设计中的“变废为宝” - 天一广告,长沙天一平安文化传播

设计中的“变废为宝”

天一平安学习型团队学习分享进行得如火如荼,申娟为大家带来《设计中的”变废为美”》。
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提到: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就地取材,变废为艺,一起来看设计师的魔法表演吧!
01设计可以“就地取材”

结合毛竹的天然属性,在竹林深处的较平坦的场地上,建筑师把四周的毛竹有秩序的下拉,围合出类似穹顶的状态,这里便形成了一个可供人们活动的场地。

村民在这里畅游、孩童在这里嬉戏,人们在竹林剧院中“穿越时光”,体验古代“竹林七贤”之雅兴。

经过对村庄材料的细致考察,设计师发现每家每户都大量堆积着取自当地的柴火棍——当地人常年采集它们取暖烧饭。于是,设计师决定用这些未经处理的“日常”材料来为建筑创造一个不同寻常的,却又极易接近的表面。

通过就地取材,设计师将建筑和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为爱阅读的人们,用柴火棍搭建了一个冥想静思的清境。

02设计可以“变废为美”

设计师将废弃的共享单车重新回收改装,组装成了一个移动式小型储物车——共享书屋。

充满想象力和趣味的设计手法,生动地将城市工业垃圾变废为宝,为“共享经济”的未来提供新的可能性。

收集这些形状自然且优美的小树枝来设计火柴,就像古代人们拾起柴火,又像含苞待放的一朵朵红梅,总给人一种很强的象征意义。

“人们把这些小树枝还给地球母亲之前,让它们为人类再做一点事情。我们在回顾人类与火的共同进化史的同时,想象着有关火的传说和故事。掉落在地上的小树枝的形状是优美的,这样的设计也许能够让人忘记繁忙的时间,唤起人们对自然、火、人以及各种各样的世间万物的印象。”

03设计可以“持续生长”

艺术团体luzinterruptus在马德里的plaza mayor广场上用塑料瓶制作了一个迷宫装置作品,个头够大,也非常幽闭。

设计团队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去收集塑料瓶,他们想用一种直观的方式让人们认识到,我们每天究竟要产生多少的废物。

大别山深处,当地居民在财神庙祈福时除了燃香,还有燃放爆竹,燃烧松枝、纸钱等习惯,考虑山林防火及环境污染,建筑师在设计中对村民祈福行为进行引导。

通过设计空间砖,将其转化成新的祈福设施——人们把祈福语言写在红纸上,然后卷起来插到墙上的空心砖孔里。时光荏苒,墙上的砖孔慢慢被填满,建筑与使用者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且有了生长的过程,建筑本身也与活动和信仰紧密结合在一起。

我们的生活中,本就有许多价值丰富的“文艺积累”,汲取其中精华,加以活用,是比无中生有更了不起的创造,更让人们感到喜悦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