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开始之前一天,何校长给我们发来了“梁胡之问”的“课前预习”。
那是1930年7月,梁漱溟致信胡适:“大家公认中国的第一大仇敌是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其次是国内封建军阀。您却认为不是,而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有什么道理?”
胡适回复:“什么都归结于帝国主义,张献忠洪秀全又归咎于谁?鸦片固由外国引进,为何世界上长进民族不蒙其害?今日满天满地的罂粟,难道都是帝国主义强迫我们种的?帝国主义扣关门,为何日本藉此一跃而起,成为世界强国?”
这便是著名的梁胡之问。
当年胡适对中国人提出10大批判:不讲规则、不敢直面、野蛮浅薄、堕落、虚伪、没人格、教育失败、畸形的拜金主义、假大空、雅量小喷子多。
90年过去了,胡适是“过了时”的人吗?
单说我们的“象牙塔”,“巨婴退学”“校园凌霸”“学子弑母”等案件时常刷新大众的认知。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由于学校人文精神的失落,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扭曲,产生了许多令人不安的案例。
学校是传承、传播文化的场所,更是传递和创造文明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是立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奠定坚实基础的必要条件。
何校长总结,当前文化与教育“变化很大、进步很小”的症结在于“方向不清,方法过多!”所以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需得“先讲方向,再说方法”“先知心理,再说道理”!
何校长曾担任湖南师大附中副校长,亲自操刀校园景观规划,以“百年附中,山水嘉处”为主题,充分发挥“借”的手法,借岳麓山“势”、借桃子湖“形”、借凤凰山“景”、借附中百年师生“情”,将师大附中建设成为一座底蕴彰显、叠青泄翠、四季花开的打卡圣地。
何校长担任湖南师大附属湘才学校校长期间,更是从学校选址开始,到学校文化落地施工,一路事必躬亲、不断钻研实践,将一所全新的学校建设成为令人啧啧称慕的育才家园。
在学校景观的规划中,何校长着重提到紫薇。中国有俗语“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何校长希望学子们不要太注重“面子”,而应修养“里子”,故而在校园中栽种“没有树皮”“花开百日红”的紫薇树警示学子。
回首漫漫文化建设实践之路,何校长用一句话总结:三令五申是制度(显意识),心领神会是文化(潜意识)。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文化是基因、是植根的沃土。
何校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学校文化从业者,开始策划和设计之前,必怀以“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之慎重心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做创造性的、系统的、长远的规划。
关于如何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游学考察世界各地归来的何校长,推崇“中国生态”:
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新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重要支撑!
师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引导?
何校长强调一个字——正。
“正”是纠正,使恰当。《说文解字》对“正”字的解释是“正,从止,一以止。”
何校长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拆解“正”字,是在“上”字左边加一竖、上面加一横。指事符号“一”表示阻止错误。古今无完人,谁能无过错。我们不是要培养完美无缺的人,而是引导师生力争上游,且在恰当的时候,懂得纠正、知道停止。
学校文化建设,方式方法无穷尽,“方向”一定得“正”。务必坚守正道、传递正能量、熏陶正气凛然中国人。
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做到营造优美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更深层次,要润物无声,让人一走进校园,便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氛围,并让长期生活于此的师生,时时感受着文化(包含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濡染。
何校长曾在哈佛考察一个月,他讲到哈佛的校门,进校门看到一个猪头雕塑,寓意“进哈佛前蠢如猪”;出校门还见一个“猪头”,寓意“出了哈佛依然要把自己当猪”,像猪一样低调厚道、脚踏实地。
何校长的深意,我们当然懂得。天一平安3年建成100所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我们依然要常怀初学者的心态,品质为重、精益求精,让更多美好在教育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