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古代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诗意栖居为生活方式,以“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为价值取向。“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三千年来,中国人不断迭代着耕读文化的内涵。而今,汝城县第五中学亦加入耕读队伍,并积极探索其现代化应用之路。 第五中学创建于1968年,坐落在汝城北部的田庄、暖水、南洞三个乡镇交汇的后洞垅。为了更好的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营造学校文化氛围,特邀天一平安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第五中学建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以“沤水励志,弘毅进取”为校训,是县教育局指定的“农耕、休闲文化”建设的重点单位。我们对教育政策、学校地域特色与人文底蕴展开深入研究,最终以“勤耕愉读,以诗化人”为文化建设的主题,展开策划与设计。 “勤耕愉读,以诗化人”巧妙运用“晴耕雨读”的谐音,“耕读”兼顾了校园农耕休闲文化与诗词文化,而“勤”与“愉”,则体现了教风与学风。以诗化人,点明校园文化主题建设的目的与意义: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引领成长,塑造未来。 我们在校门左侧设置“勤耕愉读,以诗化人”文化石,从整体入手打造耕读文化,营造文化氛围的同时,统领整个学校的文化建设。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历史上,凡是有成就者,多为少年立志、惜时如金、刻苦勤学之人。第五中学以“勤学、善疑、争先、创新”为学风,以“勤教、勤管、乐引”为教风,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提倡“勤学”“乐活”,重要而紧迫。
师生勤学,犹如农人勤耕,唯勤俭发奋,方有所得。我们挖掘当地耕读文化,设置“耕读园”,在“农耕岁月”版块,通过农具、图示,配合“耕读传家”相关趣闻轶事,展示我们的农业发展史,体现历史感;在“亦笔亦耕”区域,展示历史上与耕读文化有关的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我们在“子吟园”打造“春风十里”、“子吟悠悠”两大版块,系统展示勤学文化,以及老师与学生的作品;“如琢如磨”区域则讲述诗词创作的方法。以“诗词歌赋”为媒介,立勤学之志,寻乐活之道,展校园之美。
第五中学以诗词文化为主题建设校园文化,与国家倡导的文化自信相契合,符合新高考增加阅读量的指导思想,也符合学校学生底子薄、亟需提高阅读能力的现实需求。
学校处山环水绕之地,山水不言,自在成诗。我们打造一个“山水园”,假山巍峨、流水迤逦,展现当地山水风光及具有代表性的山水诗词,让“山水文化”与“诗词文化”交汇融合,以古今中外的优秀诗词歌赋,浸润师生心田。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言志,志当弘”我们在“言志长廊”设置“志存高远”版块,展示以诗言志、豪情壮志的名人诗歌作品;“诗与远方”设置师生志向墙,展示师生的诗词精选、人生向往。
“勤耕愉读,以诗化人”以勤学、乐活为底色,以诗词,化众生。这是耕读文化的现代化呈现,亦是第五中学深入挖掘学校特色后,展开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