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文化 - 天一广告,长沙天一平安文化传播

AI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文化

人工智能时代开启,
我们的学校文化准备好了吗?

在新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人和计算机之间的沟通成为一种刚需。借助于AI和计算机、根据各种数据和模型,可以极大地扩展人的知识面和人的能力极限。

信息爆炸的时代,天一平安学习型团队达成共识:我们的学校文化,一定要赋予孩子一种链接过去、适恰现在、创造未来的能力。

取经专家学者
直面当下教育最紧迫的问题

五月份,天一平安学习型团队组团参加了两场关于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的研讨会——《奋进新时代,校歌启新声——湖南省首届新时代校训、校歌、校徽创作观摩研讨会》、《“好教育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思维”暨中国少年培育联盟2023年主题研讨大会》。

两场关于学校建设的文化盛宴,数十名教育专家学者、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及学校管理者云集,对新时代的教育与学校文化深入剖析、畅言探讨。天一平安学习型团队的小伙伴参会后,针对会议上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同事们进行分享学习、共同探讨。

微信图片_20230608142200.jpg
微信图片_20230608142151.jpg

刘铁芳教授在《共燃心中的教育火炬,照亮少年的成长旅途——2023年中国少年培育联盟年度会议茶话会》上提到,我们今天教育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应试压力的巨大与高度的内卷;一方面是孩子们很多时候感受不到学习与成长的意义,生命处于被挤压状态。

直面教育问题、呵护学子心灵。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担当。

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
我们可以做到以下三个关键点

申娟同学在分享中提到,何宪才校长在“校歌校训校徽研讨会”上发言时阐明,校歌、校训、校徽是学校的重要象征,它们的创作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和依据:1. 体现学校的特色和理念。2. 简洁易记。3. 必须具有文化底蕴。

何校长提到的这三点,也契合了链接过去(有文化底蕴)、适恰现在(简洁易记、极强的可读性和可识别性)、创造未来(体现学校理念和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子)。

链接过去
将校史写在校园

链接过去,是发掘历史文化的亮点。文化是生命的积淀。正如刘铁芳教授所言“是一代代先贤努力把生命的痕迹融汇进整体的生活历史之中,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务必深挖学校的历史渊源,将历史与当下进行有机链接,将校史写在校园,让孩子看到自己所在的这所学校的过去。“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的未来。”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有根”的中国青少年。

适恰现在
直面内卷与挤压

一提到“内卷”,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外国育儿如何佛系”。我们作为中国人,最终是要以中国人的方式来完成我们的一生。

以中国人的方式完成我们的一生,务必扎根中国大地,我们的学校文化,可以从地域文化中寻找价值感、挖掘生命意义,让“当地”的孩子,找到当地少年的生命感,从而自信豪迈地活在这片大地上。

微信图片_20230609161550.jpg

我们曾做过沅江市芙蓉学校的理念与设计,“心之所向,一苇航之”,从地域人文中寻觅,基于此而生发的诗歌、礼仪、音乐、体育、劳育、美育,这些美好事物都可以在学校文化中有序呈现。让非中心城市、非重点学校的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希望之光——身处现代社会之中而保持一种自信、开放的生命姿态,显现出置身古今中西之中一种融合发展、积极进取的生命气象。

创造未来
创新是第一动力

关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有过非常经典的话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而今,无论高端行业,如医生、律师和金融;或者服务型工作领域,如驾驶员、清洁工、服务员——人工智能可以凭借其出色的信息检索、收集、分析能力部分甚至全部地取代人类的工作。

赫拉克莱特有言:上升和下降是同一条路。更多领域被人工智能渗透的未来,唯有基于我们本土本地特色人文与最新科技结合开创的新文化形态,能打开一条阳光大道。

基于此,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更多打开视野、开发思维、启迪哲思的内容,更多的科技创新的呈现。

 

我们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是生我们、养我们、终有一天将被我们远离又怀念的厚朴家园。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无论链接过去、适恰现在,还是创造未来,都是借由这片土地的荣光,通过契合的理念与设计,让孩子们温暖而踏实地融入这片土地,寻找心灵深处的家园感、生命的守护神。这也是我们自信地活在不确定的时代之中的根本依据。